填报志愿 实行网上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志愿填报办法
考生填报的院校和专业志愿是招生院校录取新生和招生管理部门调配档案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报考愿望能否实现。省招考中心规定:考生志愿一经填报确认后,任何人不得修改,否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因此提醒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
省招考中心规定:招生部门按考生志愿投档后,考生不得申请退档;高校也不得以考生放弃志愿理由退档。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位次,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高校可作为录取与否的参考依据。
考生志愿填报在文化课考试成绩、成绩分布统计和相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后进行,实行网上分批次、分时段进行志愿填报办法。征集志愿也实行网上填报的办法。
具体的志愿设置为:
提前艺术、体育本科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1个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3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提前一批本科和提前二批本科批次分别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3个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本科“专项生”批次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5个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一批本科(A、B类)批次分别设置5个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一批本科特殊类型招生分公示类(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非公示类(定向、民族班、民族预科班)各设置1个院校志愿和6个专业志愿以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一批本科(A、B类)艺术本科院校各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4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3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二批本科A类批次设置8个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F、G、H,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二批本科B类批次设置5个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二批本科(A、B类)艺术、体育类院校分别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4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志愿设置3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第二批本科(C类)批次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4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提前专科(高职)批次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2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专科(高职)“专项生”批次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5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专科(高职)批次设置1个第一院校志愿和4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
省招考中心特别指出:所有批次均不设服从院校调剂志愿。对于按相关规定投档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分批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征集志愿设置依当批院校缺额情况确定。征集志愿控制分数线根据院校缺额情况拟定,报请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第二批本科(A、B类)体育类院校志愿和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同时投档,体育类考生第二批本科(A、B类)只能选报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或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体育类院校(专业)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在第二批A类院校或B类院校批次不能同时填报。其他批次,体育类考生可分别填报体育(文、理)类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分别兼报文史、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艺术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方可填报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志愿。
第一、二批本科(A、B类)艺术类院校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同时投档,艺术类考生第一、二批本科(A、B类)只能选报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或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艺术类院校(专业)志愿与文史、理工类院校志愿在第一、二批本科(A、B类)批次不能同时填报。其他批次,艺术类考生可填报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志愿,也可分别兼报文史、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志愿。